中國是茶葉的故鄉(xiāng),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茶不斷發(fā)展,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,茶文化歷史悠久,博大精神,現(xiàn)在我們淺談中國茶文化。
一、中國茶文化的產(chǎn)生與發(fā)展
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動之中的。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,飲茶的起始時間則比這更早一些。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期,是中國茶文化史上劃時代的時期。從五代至宋遼金,是茶文化的拓展期。自元代后,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(fā)展期。明代中期以后,精細的茶風再次出現(xiàn)。清末明初,中國多災難,有志文人憂國憂民,已無雅興和心情去悠閑品茶,中國傳統(tǒng)茶文化的歷史也因之完結。
二、茶在中國的分區(qū)
結合地帶、氣候、土壤特點,可劃分為:
1.西南茶區(qū):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(qū),是茶樹的原產(chǎn)地,包括黔、川、渝、滇中北和藏東南。該區(qū)年降水較豐富,霧日多,適宜茶樹的生長,茶樹的種類也較多。適制綠茶、紅茶、普洱茶、邊銷茶和花茶等。
2.華南茶區(qū):包括閩中南、粵中南、桂南、滇南、海南、臺灣。該區(qū)高溫多濕,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mm,為茶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(huán)境。該區(qū)茶樹資源極其豐富,適宜加工紅茶、綠茶、黑茶、青茶和花茶等。
3.江南茶區(qū):是中國的重點茶區(qū),包括粵北、桂北、閩中北、湘、浙、贛、鄂南、皖南、蘇南等地。整個茶區(qū)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,氣候溫和,降水量比較充足,茶歷史悠久,歷史名茶甚多,是發(fā)展綠茶、紅茶、青茶、黑茶、黃茶、白茶、花茶、名特茶的適宜區(qū)域。
4.江北茶區(qū):包括甘南、陜南、鄂北、豫南、皖西、蘇北、魯東南等地,是我國最北的茶區(qū)。該區(qū)因晝夜溫差大,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,適制綠茶,香高味濃,適制綠茶為主。
三、茶葉的分類
安徽農(nóng)大陳椽教授的“六大茶類分類系統(tǒng)”中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制茶分為綠茶、黃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青茶、紅茶六大類,已為國內(nèi)外廣泛采用。再加工茶類即以基本茶類的茶葉作原料,進行再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茶,如花茶、緊壓茶、萃取茶、果味茶和含茶飲料等。
四、中國茶藝文化
(1)茶的制法:經(jīng)歷了咀嚼鮮葉,生煮羹飲,曬干收藏,蒸青做餅,炒青散茶,乃至白茶、黃茶、黑茶、青茶、紅茶、綠茶等多種茶類制造的發(fā)展過程。
(2)茶水:中國茶人極重水品,好茶好水才能相映生輝,相得益彰。泉水、江水、井水、雪水、露水,都是茶人的選擇。
(3)茶器:中國人飲茶,最早是沒有茶具的,到了西漢,在王褒的《僮約》中才第一次提到。唐代以前,人們可能以釜煮茶,明代,宜興紫砂陶茶具興起,近代,中國人則習慣用鋁茶壺燒水。
五、中國茶道
喝茶能靜心、靜神,有陶冶情操、去除雜念、修身養(yǎng)性之功效,這與提倡“清靜、恬淡”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,也符合佛道儒的“內(nèi)省修行”思想。“茶道”是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生活禮儀,也是一種修身養(yǎng)性的方式,它通過沏茶、賞茶、品茶,來修煉身心。
六、茶文化的作用
茶文化以德為中心,重視人的群體價值,倡導無私奉獻,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;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(zhàn)的益友,參與茶文化,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,以應付人生的挑戰(zhàn);有利于社區(qū)文明建設;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,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。茶文化具有知識性、趣味性和康樂性,品嘗名茶、茶具、茶點,觀看茶俗茶藝,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。
淺談中國茶文化,主要是從茶文化的產(chǎn)生與發(fā)展、茶葉產(chǎn)區(qū)的分類、茶葉的分類、中國茶藝文化、中國茶道和茶文化的作用來進行分析,希望有所幫助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部分素材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,不作為醫(yī)療診斷依據(jù)。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(yī)囑謹慎食用。如果網(wǎng)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,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