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我們去超市購物,尤其是稱重的商品,都是以千克為計量單位的,例如5個蘋果的重量是2.4千克,如果換算成斤的話就是4.8斤,因為500克是一斤,所以2.4千克就是4.8斤。這種換算的方式,我們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學過,所以非常的簡單。
說到這里,大家可能就會發(fā)出疑問,“斤”是我國傳統(tǒng)的度量衡,克是西方國家的度量衡,為什么我們現在很少用“斤”,反而稱重時都要用克,那么一斤為何剛好等于500克,這其中的緣故是什么呢?
在說到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來說說我國度量衡的發(fā)展。對歷史了解的人都知道,自從秦始皇統(tǒng)一六國后,為了國家的稅收和各地物品相互流通,因此統(tǒng)一了度量衡,這一項措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,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(fā)展。
統(tǒng)一之后的度量衡主要是分、錢、兩、斤,當時的一斤是16兩,成語“半斤八兩”就是由此而來的。當時,秦始皇命丞相李斯著手統(tǒng)一計量方式的工作,李斯在接手這項工作后就悉心研究,在經過一番對比和推算后,他制定出了16進制的計量方式,用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作為秤桿子上的16個刻度,也就是16兩。秦朝制定的這種計量方式,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。
到了清朝時期,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強,我們也了解到西方國家的計量方式,他們主要以克、千克、磅、盎司等做計量單位。當時我們國家的16兩,約等于西方的596.816克,因為度量不統(tǒng)一,所以對經濟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,于是清朝在度量方面,開始向國際慣例靠攏。
國民政府成立后,中國迎來了新的局面,為了國家能夠更好的發(fā)展,國民政府在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。當時,國民政府的大多成員都是從西方國家留學回來的,他們有很多新思想,并希望新政府能夠與西方世界接軌,于是一些改革的措施,也在向西方國家靠攏,這其中就包括度量衡。
國民政府規(guī)定,法定的一斤等于500克,但是一斤仍然沿用原來的16兩,也就是16兩等于500克,一兩就是31.25克。這樣的改變既有好的一面,同時也存在弊端,好一面是以整數計算,方便了很多,缺點是換算的比例減少了,原來的一斤是596.816克,現在卻變成了500克,這樣對我們來說很不劃算。
這樣的計量方式到了新中國成立才有了改變,那是在1959年6月,我國頒布了《關于統(tǒng)一計量制度的命令》,規(guī)定一斤為十兩,所以一斤等于西方的500克了,一兩就是50克。
在八十年代初期,我國的民間在計量方式上,還在使用分、錢、兩等重量單位,對于這種重量單位,七零、八零后的人還是比較熟悉的,例如我們去小賣店買花生、瓜子、白酒等散裝的食物,都會讓店家給秤個一兩二兩的,稱量工具也是那種秤桿子帶秤砣的。
這種方式在2000年以后基本就很少見了,不管是大型超市,抑或是副食店,人們都使用電子秤了,重量單位也使用克或者千克了,就如小編在開篇提到的,我們去超市買東西,鄭重的計量單位都是千克,而不再是我們傳統(tǒng)的度量衡“斤”了。
雖然我們現在很少使用斤、兩了,但并不代表這種重量單位消失了,在我國的川渝地區(qū),還有很多面食店,一直在用“兩”來賣面。相信去川渝地區(qū)旅游的人都經歷過,當你進入一家小面店里,老板會問你“吃幾兩”,有些年輕人可能會聽不懂,尤其是零零后的年輕人,在他們的思想里,對“兩”這個重量單位,已經很模糊了,甚至都有可能沒聽說過。
年輕人對“兩”沒有概念,其實有很多老年人也對千克你那個不明白,他們還是喜歡用“斤”,買東西的時候說幾斤多少錢,老年人能算明白,但要是用千克,他們就算不明白物品的單價了。例如說0.185千克的蟠桃,售價是7.39元,年輕人可能肯輕松的計算出蟠桃的單價,但是老年人就有可能算不明白了。
這樣的問題一直都存在,因此有很多超市,為了方便人們計算稱重物品的單價和重量,會以500克為單位,例如你買了2千克的蘋果,售價是16元,這樣就可以輕松算一斤蘋果的價格是4元錢。這樣既方便了消費者,也給工作人員減少了麻煩,還是挺人性化的。
總的來說,用克和千克作為重量單位,還是挺方便的,尤其是現在的電子秤,比老式的秤桿子用起來方便很多,只要你把商品往電子上一放,重量和價格只需要一秒鐘就都出來了,再也不用我們費腦子去慢慢計算了,哪怕是特別輕的東西,也能很容易地稱出重量,這樣買家和賣家都節(jié)省時間。
在這個與時俱進的年代,我們要敢于接受新鮮事物,無論是東方文化,抑或是西方文化,只要是對我們生活有利的,那就是它存在的意義。
版權及免責聲明: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茶葉功效與作用表述僅供茶友參考,不作為醫(yī)療診斷依據。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藥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請遵醫(yī)囑謹慎食用。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,或有疑問或不應無償使用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!感謝原作者提供素材!